于是,我在取货单上加上了余量这个字段,清楚地告诉取货人,取多少剩多少。
要想出库不出错,整个控制过程是这样的:
1.入库时,如果是整托,入库到规定的区域后,做好库位记登记可。如果不是整托,看看哪个库位不是满托,再看一下该库位上的货品,如果和你要入库的货品不是同一种货品,就可以入库到这个库位,但注意不能和库位上的原住货品堆叠,以便于将来取货。
2.项目(企业)出用客户端库指令下单时,是可以看到货品的库位、批号、上产日期等信息的,要出哪批、哪生产日期的货有他来决定,是否先进先出由他决定。库房人员只管按照出库指令单执行。出库和指令单不一致,责任出库人员。
3.出库人员将出库指令单打印出来,开始去库房取货。先找库位、再找库位上的商品、再看库位上该商品总数量是否为单子上出库数和余量的和。
4.找到货后,库房人员拉出托盘,开始装车。装完车后,司机负责数装上车的数量,仓库出库人员负责数剩余的数量。确认两个数量和单子上的数量一致后,双方在出库单上签字确认。
5.库出库人员负责将托盘上剩余的货物拉回原来库位。
6.专执行上述步骤时,一旦发现问题或错误,必须立即反馈解决,不可拖延。
这样,整个出库过程其实完成了3个校验控制,1.库位 2. 商品 3.余量,经过这3个控制后,出库错误率的几率几乎降到了零。只要按照规定出库,一年也出不了一次错。出库错误问题算是根除。
每次出库,都要确认余量,这就相当一次盘点。这样操作下来,几乎不需要每月盘点,因为库存每一刻都是正确的。如过想盘点,在不出库时,随时随地可发起盘点,且几乎每次盘点,库存都是正确的。这就大大减少了和项目对帐和盘点的工作量。增加了项目(企业)对我们库存正确度的信心。
曾经有一个项目的下单员,神马系统有库存,她不放心,手里又单独做了本帐。曾经有7次,她都说我的库存不对,经查7次都是她搞错了。她感觉很不服气。第八次,她又打我电话,说我记得原话是这样的,“齐哥,这次我敢保证是你错了!这次我可校准了,绝对是你错了,这次你可跑不了!”,话里带着几分执拗、几分自信、几分挑衅、几分调皮、几分窃喜。可后来检查确认后,发现又是她错了。再后来,凡发现帐不对了,她就首先怀疑自己了,真不行就打电话向我求助了。再后来...,就没有后来了。